北京 上海 天津 南京 苏州 杭州 广州 深圳 东莞 大连 青岛 重庆 哈尔滨 个人申请外教

骄羽外藉人才网,外藉人才

入境手续

首页 >> 招聘交流

看外教如何学做新上海人

时间:2018/11/26 11:25:08

 

        外教,这个新名词,眼下已经频频在上海人生活中出现,从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从早教机构到培训学院,外教的身影遍布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。外教,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他们在上海的生活跟普通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有什么不同,他们又是如何融入上海,学做新上海人的呢?我们走访了拥有上百名全职外教的沪上一家5A级高资质国际化人才专业培训机构——上海博世凯进修学院,听学院里的各国外教们讲讲他们是如何融入上海的。

  约翰:最爱上海街头暴走

  27岁,美国人,来沪一年多

  美国人约翰最喜欢暴走上海,每次都漫无目的地走不同的路线,看到上海各条马路独特的建筑、人文风情就激动不已。

  约翰之前是在美国加州大学工作,觉得工作单调且报酬不高,学过语言学的他喜欢探险的经历,希望提高自己在语言方面的进展,于是就应聘来到了上海博世凯。

  约翰来沪两个多月就适应了上海,包括本地的风俗。他说,上海发展之快,是美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比不上的。约翰来自洛杉矶,他觉得多年来洛杉矶也没什么变化,而上海,每天都会发现新事物。

  约翰刚来上海的时候租住在豫园附近,那里是典型的传统上海,现在住在徐家汇附近,是完全不同的上海。他喜欢上海的小吃,几乎已经称得上是一个“吃货”。暑期回到加州才几天,就思念起上海的生煎和小笼来了。

  在上海,约翰最喜欢一个人随机暴走。他有一次信步来到淮海中路黄陂南路,发觉这里满眼是漂亮时尚的摩天大楼,然而再往西走,过了南北高架,淮海路两边顿时就变得很有旧时风情,老建筑散发着迷人的气息。他说,美国文化喜欢复古,中国文化崇尚新派,但在淮海路从黄陂南路到陕西南路的这一段,新老对比特别强烈,路边的各种小吃,无论贫富贵贱,都能得到享受。所以,现在有美国朋友来上海,约翰不是带他们去外滩,而是去走淮海路的这一段。

  约翰喜欢在博世凯的英语教学,也愿意一直这么呆在上海,直到内心再也没有探险的感觉为止。

  凯瑟琳:在青浦,更放松

  35岁,加拿大人,来沪工作三年多

  来自加拿大的凯瑟琳一直向往中国,热爱儿童教育工作,她家乡一位朋友长期在博世凯教学,推荐了她,于是凯瑟琳带着还在读小学的儿子来到了上海。

  凯瑟琳现在在博世凯青浦学区一所幼儿园教学,生活起居跟中国人没什么两样,乘公交、买早点,买菜、做饭,善于做各式西点的她觉得,中国人的烹饪方法更健康。

  目前,凯瑟琳租住在青浦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,六层的公房她住二楼。儿子已经在青浦一家国际学校上初中了,老师每天上班时会把她儿子接去学校。每到周末,凯瑟琳就和儿子一起去超市买菜,有时候,还会到市中心孵书店。

  在凯瑟琳眼里,青浦的生活更像传统中国人,每天早睡早起,环境和市中心不同,更为舒适、放松。凯瑟琳的邻居全都是中国人,刚去时,凯瑟琳习惯性地同每一位邻居打招呼,可很少有回应,毕竟,当地人对老外还是有点陌生的。可时间长了以后,特别是因为凯瑟琳在幼儿园当外教,由于教学敬业,很受欢迎,小朋友们的爷爷奶奶现在看到凯瑟琳,都会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跟她打招呼,有的爷爷奶奶甚至还会用简单的英语向她问候,凯瑟琳感到很温馨。

  由于凯瑟琳的儿子是在国际学校学习,加上平时比较喜欢宅在家里看书,所以儿子的中国朋友还不多。将来到底是留在上海还是回加拿大,凯瑟琳说,“现在博世凯很舒心,等5年后,儿子考大学的时候再听他决定吧。”

  爱德华:在上海恋爱了

  32岁,加拿大人,来上海5年了

  为人严谨的爱德华,现在租住在瑞虹新城里,爱德华在上海还收获了爱情,和上海姑娘恋爱了。

  爱德华毕业于加拿大名校,来中国是因为他喜欢英语教学,想体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。

  生活在上海,爱德华非常适应,他说,有些外国人对中国食物过敏,我不会。

  爱德华以前自己做饭,现在因为教学任务繁忙,他还负责和团队一起编写博世凯外语教材,就很少做饭了,于是在外不断换饭馆吃饭,好在上海饭馆林立。

  爱德华每天晚上步行几里路回家,瑞虹新城旁边是虹镇老街,2008年爱德华刚来时都是棚户区,现在已经拆得差不多了,当时觉得这里就是中国人的居住环境,现在拆掉了,老街新颜,爱德华有点感慨了。

  对于婚姻观,爱德华说,在加拿大,住房等问题一般是约会时大家商量,结婚后双方一起挣钱买。在上海,300万元可能只能买套两居室,而在加拿大大概可以买独立别墅了,爱德华坦言,他会和女友更好地交流沟通。

  想不想家?出来好些年,爱德华当然想家,好在一年有两三次探亲的机会,平时呢,有时候会到餐馆里吃一顿家乡口味的菜一解相思,另外通过邮件、电话来问候家人。在上海,平时有许多外教和无语言障碍的上海同事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并不寂寞,而且上海生活便利,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变化,让他也感觉像在家一样的自在。

  憧憬未来的婚礼,爱德华说,我是加拿大人,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,我当然会在上海和加拿大都各办一场。

  帕米拉:上海速度难以想象

  27岁,加拿大人,来上海两个月

  帕米拉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,她来上海,是因为之前在韩国教学两年,她想边教学、边走遍亚洲,听很多朋友提起过上海,她也想体验一下中国文化,于是就来了。

  在帕米拉眼中,上海的发展速度快得难以想象,有些朋友眼中的上海才是一年前的风景,今天在帕米拉眼里却已经变了样。帕米拉现在住在长宁区,眼看着一条马路没多长时间就建成通车了。

  在博世凯长宁学区同事陪同下,帕米拉去了上海很多地方,也体验了传统上海人的家。她印象深刻的是,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其实差异挺大,比如来自北方的同事喜欢面食,但南方同事只吃米饭,“而我吃色拉,哈哈。”

  帕米拉也愿意尝试面食、米饭,记得有次吃到一盘菜,猪肉、鸡肉加上各种调料特别美味,可惜她记不起名字。

  博世凯的上海同事对帕米拉也很好,经常带她出去熟悉上海,帕米拉坦言,来上海一开始6个星期并不适应,但过了6个星期就完全适应这里的工作、生活节奏了,她现在甚至还想去博世凯青浦学区教学呢,因为那里或许更有传统上海味道。

  江南民俗,外教最爱

  为了让外教们更好地融入上海,博世凯最近组织了部分外教来到全国百佳茶馆——雅趣茶道·中和堂茶馆,喝江南绿茶,听评弹说唱。那带有上海和江南特色的民俗风味和悠扬委婉的弹唱曲调,赢得这些老外新上海人连连拍手称赞。

  活动中,外教们颇有兴致地向评弹艺人请教演奏方法和唱腔,还开心地合影留念。中和堂茶馆馆主、高级茶艺师沈彦均亲自为外教们传授茶道,外教们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著名书画家高林现场表演书画,并将书写好的作品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、“博世和谐,新上海人”等书法作品赠给博世凯的新上海人。

  博世凯进修学院有100多位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等国的全职外教,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,学院每年数次组织外教深入上海著名景点、村镇、老街及有特色的文化场所,观赏学习上海民俗民风,并把采风来的信息融汇于英语教学中。博世凯的新上海人还在各民俗节日里学会了包粽子、讲上海话、剪纸和画民俗画等。他们参加过新场古镇婚礼,跟着金山农民画高手学画,在青浦赵屯采草莓,到朱家角水乡悠游。

  快速融入,把家安在上海

  博世凯的外教们在上海工作、生活年数长的已有11年,短的才几个月,但是通过学院方面的精心安排,都能很快地融入上海,爱上上海,享受英语教学来的快乐。

  博世凯进修学院副院长袁宙说,我们的100多位外教是通过全球招聘而来,外教初来上海,肯定会有不适应,我们考虑到这一因素,安排了上海协调员,每一个外教都有一个协调员负责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事宜。外教一到上海,博世凯的司机和协调员都会去接机,一路负责把他们安顿好,根据他们的工作地点,安排好体检、住宿等。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前,还有两周时间的集中培训,培训内容包括教学工作流程、上海环境、生活习俗、出入境事务等等。一个外教初来上海的方方面面都要为他想周到,让他们尽快消除陌生感,进入状态。

  所以外教们在博世凯都能很快适应、喜欢上海,进而成为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新上海人。博世凯有一对来自加拿大的表姐妹外教,带着爱心,经常去虹口区惠馨福利院,看望、照顾、资助智障儿童和孤儿,从加拿大探亲回来,还带了很多物品到福利院送给孩子们,这些物品都是她俩找加拿大的亲戚朋友募捐得来的。来自加拿大的外教曼蒂,在博世凯学院任教11年,教学出色深受学生喜爱。曼蒂极富爱心,是一个流浪动物保护协会的常年会员。她不仅自己收养了多只流浪猫狗,还每周去该协会做义工。在博世凯组织的为白血病儿童捐助活动中,她带头踊跃捐款。

  袁宙介绍说,已经有多位博世凯外教在上海结婚了,他们真正把家安在了上海。签约博世凯已经11年的布莱特,工作勤恳、教学认真风趣,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爱,也赢得了中国姑娘的心。现在布莱特和太太女儿幸福地安家在沪,他说,我对上海已经完全没有了陌生感,我要以自己的专业,多和自己的学生和中国教师交流。布莱特出色的英语教学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赞誉,被评为优秀教师。博世凯还为来自英国的艾玛和罗纳德举办过传统的中式婚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