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2017/11/12
扎根古巷开店
脸盆上鲤鱼跃龙门的图案、8两的粮票、北京地铁2号线的老票根……这些勾起北京人回忆的文化符号被创造性地“贴”上了T恤衫,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的这家“创可贴8”也因此得名。
“创可贴8”店面不大,生意却不少,最多时一天卖出200多件T恤衫。店主是一个名叫江森海的英国爷们儿,在北京娶妻生子,生活19年了。
经过2006年开始的修复工程,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南锣鼓巷内逐渐破损、濒临消失的胡同院落肌理得以复原。如今古香古色的巷子两侧,各分布着8条平行胡同,整体如“蜈蚣状”。
修复后的古巷以“大都之心、原生胡同、民居风情、创意空间”为发展定位。正是这一定位,吸引了江森海带着自己的创意和文化扎根胡同,成为最早在南锣鼓巷开店的外国人之一。
除了“创可贴8”,丹麦人开的“北京卡片”、美国人开的“贵福天地”……创意店遍布这条786米长的胡同里,他们设计、制作的创意产品吸引了大批顾客。
创意源自京味
江森海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,爱逛北京的旧货市场,淘回来的各种老物件都能让他迸发灵感,双喜火柴盒上的图案、北京夏利出租车上1.2元的价格标签……印上T恤,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文化衫就此诞生。
如今,“创可贴8”品牌已颇具知名度,江森海开了多家分店,从这里走出的怀旧创意文化衫,还出口到英、法、德、美等西方国家。
“是北京这座城市,还有南锣鼓巷这条胡同给了我创意灵感。”江森海说。
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万杰利斯在中国生活了30年,是五道营“朋坐西厨堂”餐厅的老板。他创造性地将地中海风味的美食融入胡同里古朴的四合院。
“胡同中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,是吸引外国友人来此开店的原因。”东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除了这些创意小店,还有多家国外文化创意企业,选择胡同里的四合院作为办公场所。
热心胡同发展
据南锣鼓巷街道办事处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南锣鼓巷主街上共有199家店铺,他们将对这些商铺进行业态调整,创意设计类商家可以获得一次性补贴。
据统计,仅10月南锣鼓巷的游客就达4万多人,其中,外国游客占六成以上。除了有北京最古老街区之一的招牌,作为3A级景区的南锣鼓巷吸引外国游客的更在于其“创意胡同”的名号。
“这就是我的家,我希望南锣能越变越好。” 事业有成的江森海十分关心南锣鼓巷的发展。他还打算推动街道办原创节,支持年轻人的创作热情,“让文化创意成为南锣的招牌,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北京的文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