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2018/4/2
有人曾经说过,旅行最大的意义,就是看看别处的生活。
生活在彼处,旅游或者留学的时候,不住宾馆而是住到别人家里,这个被称为“Homestay”(寄宿家庭)的住宿方式在国外已经相当风靡,甚至一些国内的年轻人也已经在尝试。
但是在杭州,政府出面请老外来过一过正宗老杭州的日子,还是大姑娘上轿,头一回——昨天,杭州Homestay居家体验项目正式在上城区启动,第一批6位外国友人住进了6户杭州人家。
陶阿姨,我帮你包饺子
我来就是为了这个
加利奥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,1987年出生,在浙江大学主修设计专业。作为体验者之一,他入住海月花园62岁的陶建明阿姨家里。
陶阿姨给他准备了一个“豪华标准间”:加利奥的房间是家里的主卧,大约有20平方米,1.2米宽的席梦思床,深色实木地板,中式的实木家具十分精致。房间直通阳台,洗手间里还细心地放置着一次性牙膏牙刷和两瓶矿泉水。客厅餐桌上的百合花和陶阿姨一样热情,切片面包、咖啡、茶、水果一应俱全。
但加利奥一听说陶阿姨要去厨房包韭菜鸡蛋饺子,眼睛一下就亮了。“陶阿姨,我帮您包饺子吧,I am here for this(我来这个就是为了这个)。”
在他看来,Homestay的意义本身就是更多地了解杭州人、学习中文,因此他最期待的就是做杭州人的家务,比如菜场就早早地被他划归在必去的几个地方之一。
男主人王南波则礼貌地和加利奥打了个招呼:“我去花园遛狗,你随意……哦,你会不会不喜欢宠物?”
加利奥亲昵地摸了摸小狗:“我家的农场里,不但有狗,还有兔子、羊和马……这些动物,我都很喜欢。”
陶阿姨是个热心肠,家里这间房,常接待黑龙江的老乡。她打趣说,加利奥的饺子包得挺不错,加利奥倒挺谦虚:“Horse horse,tiger tiger.”——他翻译的“马马虎虎”,让大家笑弯了腰。
陶阿姨说自己设想过许多线路,杭州有太多地方可以带加利奥去看看,“这次时间短,想带着去家附近的八卦田看看。”陶阿姨说,自己在饮食上做了两手准备,“早饭会有豆浆油条,也有面包牛奶,尽量让他们尝一下杭州的家常菜。”
“我们喜欢给你夹菜,这是友好的表示”
类似的叮嘱准备了不少
第一批来体验的人不多,时间也很短——4月1日-3日,跟国际上流行的Homestay(时间比较长,从1个月到几年不等)相比,对6位外国友人来说,杭州Homestay更像是一场免费的短途旅游。
包括加里奥在内的3位意大利年轻人、“90后”法国姑娘Jade、塞尔维亚姑娘Aleksandra、德国姑娘Jessica,昨天晚上5点左右,都已经“安家落户”。他们有的住水澄花园,有的住省公安厅宿舍。
入住前,主办方开始给双方“预习”,也挺有意思。
比如,提醒老外的有这么几段:
你若在中国家庭吸烟,最好事先沟通一下;中国人喜欢夹每一道菜请你品尝,量很大——那是表示友好的方式,你最好每一种都尝一尝,我们会很高兴;
跟杭州家庭则强调时间观念:
跟外国友人说,我们出去吃饭,最好讲清楚,精确到时间。因为老外做事一般比较有计划性,不太适应中国人的“灵活度”。
由于时间紧凑,今天上城区品牌办将租一辆大巴士,请杭州家庭和外国友人一起出门,来一场“南宋古都经典游”,清河坊、南宋御街、胡雪岩故居、杭帮菜博物馆、观看《印象西湖》等等都在行程之内,晚上则在楼外楼用餐。
这次的体验入住仅仅是整个杭州Homestay居家体验项目的首次“试水”,因此规模不大,据了解,该项目要一直持续2年以上的时间。这次邀请的外国友人以年轻人为主,年龄在23-30岁之间,集中在欧美地区,今后随着活动的展开,邀请的范围以及年龄层次也会逐渐丰富起来。
凡是在上城区范围内的居民均可参与东道主家庭的征集报名,但是也有几个要求,首先是硬件上的,能够提供一个单独的卧室,其次在语言沟通上要有一定的基础,最后还是需要对杭州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。
有意向的家庭可以直接向所在社区进行报名登记。